年前至今,中国开放了不少国家的免签待遇,比如让许多人如丧考妣的对日免签(其实疫情前一直都开放的,现在给的待遇甚至超过疫情之前)
网上很多人唏嘘咋不遵循对等原则呢?不让中国人免签出行的国家,我们为什么要对他们免签?这帮洋鬼子真是大大滴坏,天天赢赢赢!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国家从内心的最深处都是希望人们可以自由跨国流动的,人员流动可以促进商业、带来外汇、发展旅游,好处多多。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之间,人员基本都能免签自由流动,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签证是啥,或者就算知道,也没实际操作过,最典型的例子如两年前梅西来中国,就拿了西班牙护照差点没给入境,归根到底还是对签证概念比较弱,毕竟西班牙护照免签的国家实在太多了(124个),在北京闹了乌龙...(当然现在对西班牙已经是30 days visa free了)
其次签证领域从来也不曾遵循过什么对等的原则,今天正好借这个话题一起聊一下。
签证(Visa)是一国允许外国公民进入或经过该国国境的一种许可证明,由该国移民局或出入境管理机构颁发。
它通常以贴纸或盖章的形式,直接附在护照或其他替代护照的旅行证件上。也有少数国家的签证会附在另外的纸上,即另纸签证。在出入境时,签证和护照必须同时使用。签证可向外国驻本国的使领馆,或申请人居住地负责该国签证核发的单位申请。
通常来说,在出入境时,签证须和护照同时使用;另外,很多国家规定在申请签证时,护照的有效期须至少在半年或以上。
那为什么要设置签证程序呢,最核心的原因就一个:防止来访者滞留不归。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发达国家人员滞留在欠发达国家的概率肯定是远低于后者留在前者的。一个印度人黑在美国着实稀松平常,但是要告诉你有个美国人在印度打黑工,那就非常奇葩了。因此:签证申请的关键,就是让对方相信,你不会超期滞留。
使领馆是怎么判断申请人是否会超期滞留呢?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旅行记录,二是和祖国的纽带是否紧密。旅行记录和贷款信用类似,只要你的芝麻分够高信用足够好,很多机构都不考虑你的职业、收入,就可以获得贷款:比如芝麻信用高的就容易获得蚂蚁金融的贷款。
而签证领域的信用就是你的出入境记录,例如一个印度三哥,他去过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都按时返回,没有超期滞留过。那么他再想去澳大利亚,澳洲领馆的officer会想:这哥们去过那么多发达国家,如果要滞留早就滞留了,大概率是个婆罗门体面人,没必要专挑咱澳洲来滞留(当然,印度是英联邦国家这个也是重大加分项),于是大概率就给批签证
这里着重说一下和祖国的纽带: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逻辑,你和祖国的羁绊越弱,非法滞留他国的成本、代价也就越低、去发达国家非法滞留的动机就越充分。
首先要稳定,一般有持续稳定收入的人,对生活满意度更高,对未来的预期更加明确,不大会做出滞留他国的决策。其次收入得在地,云收入算不得什么强纽带(尤其是虚拟币)。也就是说这份收入获得的前提是你在祖国上班,离开岗位这份收入就没了。
比如房产,汽车等资产,很少人会抛弃国内大几百上千万的固定资产,黑在他国。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资产和收入一样,在地属性越强,和祖国的纽带就越密切。比如不少人认为只要证明自己是个有钱人,就可以顺利拿到签证。同样是1000万的资产,如果是国内的某套大别野或者四大行的大额存单,肯定比海外的美金存单更加有说服力。
家人也是衡量祖国纽带的重要指标:在各国领馆看来,一个了无牵挂的单身汉或者单身女性,一定比拖家带口、父母健在的人士与祖国纽带更弱。特别是单身女性,由于亚裔女性远比亚裔男性在发达国家受欢迎,婚姻通常又是一种通往发达国家身份的捷径,因此签证官对于单身的女性往往特别关注:主要还是更容易在发达国家通过婚姻留下来。
虽然很多条件较好的单身女性对于滞留他国嗤之以鼻,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但是实事求是的说,抛开事实不谈,他们确实会这么思考问题...
实际操作中,户籍所在地在签证申请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苦涩的现实:投胎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门意义非凡的技能.....
天朝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极为不平衡,发达的地区无论收入还是保障都和普通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不发达地区还有某个特定省就....
很多国家都有领区的概念,不同户籍地人员只能在对应的领区申请,不同的领区的尺度、要求都不同。以日本单次签证为例,发达地区(例如江浙沪户口)人员办起来,和欠发达地区人员申请下来,完全是两种体验,前者感受可能是简单到约等于免签,而其他地区则会感受到颇为折腾。